石龙镇:“新农人”的“稻”途探索

微信图片_20240722163504.jpg

在乡村振兴、科技融合等背景下,传统农业向“新”农业转型,一批具有新思想、新技术、新视野的“新农人”也应运而生。他们通过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经营模式、拓宽市场渠道等方式,为传统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探索着发展新“稻”路。

走进石龙镇新村村永和农机专业合作社,运输车正在装载被烘干的稻谷,烘干机发出巨大的轰鸣声,经过多级提升处理后,灰尘、杂质被自动处理出来,金灿灿的烘干稻谷通过传送带被飞快的装运上车。环顾四周,还有座座如小山般的稻谷堆积在偌大的仓库里,在等待着被处理后进入仓库储存。

永和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韦家彬:“目前,我们合作社单季育插秧能力已经达到了8000亩,烘干设备每日可以烘干120吨稻谷,仓库的仓储能力在5000吨,我们合作社还可以帮助农户销售粮食。”

据了解,新村村“新农人”科技种田已实现机械化100%,每人可管理300亩稻田,每亩相较于传统方式可节约成本50%以上,增产10%-20%,提供农业服务2023年创收300万元,极大提高了种地的经济效益,新村村的农田不再是单纯的生产场所,而是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完美融合的试验田。

新村村的村民韦金成:“我平时爱好机械维修,现在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有一支专门的维修团队,平时就做一下农机的维护保养,农忙的时候就出去作业,然后我们也组织开展新技术的培训。”

同时,“新农人”还积极探索农产品品牌化和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在政府规划下,与相邻乡镇联手建设5.2万亩农业生态园,打造具有桂东南特色的优质水稻生产示范基地,打响“稻香新村”称号;村内的“稻作文化展览馆”,收藏和展示传统农耕用具100余件,向研学基地发展,让城市孩子体验农耕文化;用无人机精准喷洒农药,高效的同时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这些举措也是“新农人”实现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方式,“新农人”的“稻”途探索以科技为翼、以生态为基、以市场为导,不仅让稻田变得更加美丽和谐,也为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石龙镇副镇长薛惠升说,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对农业人才的培育。近年来,石龙镇精心摸排、用心培育,打造留得下、想干事、能干事的“新农人”队伍。同时,石龙镇通过政策引导和鼓励扶持,让广大“新农人”,在农业、农村这个大舞台上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服务全镇农业生产。如今,在“新农人”的带领和推动下,石龙镇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数字化有了长足进步,不断向农业现代化目标奋勇前进。(陈晓轲  麦雷)



视听

桂平新闻回放
新闻回放
扫一扫进入桂平电台直播间
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