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24年大藤峡工程过鱼效果监测结果显示,大藤峡水利枢纽的南木江副坝仿自然生态鱼道新发现了乌原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鳗鲡(河海洄游鱼类)等9种鱼类,自2021年至2024年,累计监测到的鱼类种类已达75种。黔江鱼道同样成果丰硕,新发现了广东鲂、大眼卷口鱼、大眼华鳊、东方墨头鱼等9种鱼类。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珠江流域的鱼类资源,也彰显了大藤峡水利枢纽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显著成效。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大藤峡公司的科研团队在鱼类人工繁育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自主研发,成功攻克乌原鲤、暗色唇鲮等10种流域珍稀、特有及经济鱼类的人工繁育难题,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目前,大藤峡公司已构建起完善的人工繁育技术体系,具备了批量繁育放流红水河流域珍稀特有鱼类的能力,增殖放流活动中自主繁育的鱼苗超过200万尾。
“为了维护西江流域的鱼类种群以及鱼类数量的稳定,大藤峡公司通过对流域特有的珍稀鱼类、特有鱼类,还有珍稀鱼类的亲鱼的收集、人工的繁育、鱼苗的培育,到最后鱼苗的放流,通过4个阶段的工作来保护西江的水生态的稳定。到2024年为止,我们一共组织了22次的放流,放流鱼类一共有1545万尾。”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公司鱼类移民部(保育中心)运行管理科科长黎国樑说。(陈晓轲 林小静 麦雷 黄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