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文件要点】
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记者走访】
春回大地,万象“耕”新。浸种育秧、耙土沤田……时下正值水稻育秧的关键时期,广西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贵港桂平市一派繁忙的春耕春播生产景象。
“今年春节比往年有所提前,农事比往年有所加快,我们早谋划、早准备、抓落实,科学精准谋划好全年粮食生产工作,通过‘藏粮于技’深挖粮食生产潜力,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步推进春耕备耕,确保全年粮食和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桂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冰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2月22日,在桂平市南木镇天天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育秧工厂里,一个个育秧盘经过播种线自动填土、洒水、撒种后,被工人码放整齐,推进温室催芽。60个小时后,出芽的秧苗将被转移到炼秧场。合作社负责人曾振泉抓起一把种子端详,谷粒刚露出一点芽是播种的最佳状态。立春过后,当地种粮大户不断送种子到育秧工厂,他每天都为育好秧忙个不停。
一个个育秧盘经过播种线自动填土、洒水、撒种。钟春云 摄
来到占地12亩的炼秧场,放眼望去,嫩绿的秧苗在喷淋中沐浴着阳光,生机勃勃,煞是喜人。“相比在水田里育秧,这些秧苗更硬朗,特别适合机械化插秧。”正在查看秧苗长势的曾振泉告诉记者,“我们一季稻生产秧苗约20万盘,可以满足1万亩水稻种植。去年两季稻一共育秧40万盘,今年气候要是好的话,量还会提高。”
扎实推进春季农业生产,让农业根基更稳,让饭碗端得更牢。作为高标准农田综合示范区,桂平的机械化耕种模式涵盖了水稻育秧、耙地、插秧、喷药、施肥、收割和烘干全过程,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走在广西前列。
邓超勇是南木镇勇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粮大户,去年种植水稻300亩,今年扩种到400亩。“现在国家政策好,种粮有补贴,去年拿到10多万元补贴款,扩种的信心一下子就有了。”邓超勇说。
目前粮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要想提高总产量只能通过提高单产来入手。桂平市农业农村局从今年开始引进试种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发培育出来的巨型稻品种巨丰6号,上半年计划种植170亩,种粮大户试种热情高涨,纷纷订购种子。
对于邓超勇来说,这是个新鲜事物,他打算先试种5亩。“听说巨型稻比普通稻产量高30%左右,没想到种子和普通稻差不多。”邓超勇向记者展示巨型稻种子,“如果试种成功,下半年或明年还要扩大种植。”
就在前一天,邓超勇等种植大户参加了贵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桂平开办的巨型稻种植技术培训班。“我之前还存有疑虑,对巨型稻水肥、抗倒伏、口感都不太了解,听专家讲课后疑虑全都打消了,试种的信心也更足了。”邓超勇说。
据了解,株高可达2米以上的巨型稻耐旱耐涝、茎粗抗倒,运用传统育种技术培育,不仅产量高,而且米质优,融合了籼稻和粳稻的基因,达到三级优质米标准。巨型稻秸秆富含营养,可以用做牛羊养殖的青饲料,增加农田产出收益。
桂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曾家焕告诉记者,桂平市杂交水稻平均亩产为1000斤,种植巨型稻可提高到1200斤以上。这次试种推广,将进一步丰富桂平的稻米结构,发展以巨型稻为核心的高效生态立体种养,打造可持续循环发展的农业新模式,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
藏粮于技,技助丰年。桂平今年继续做好粮食高产攻关项目,包括水稻玉米品种改良、巨型稻项目试验推广、稻田粉垄技术应用、富硒基地打造等,目前高产攻关行动方案正等待印发实施。通过实施高产攻关行动,全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其中水稻平均单产预计提高2个百分点,玉米平均单产预计提高3个百分点。
农户选购种子做好春耕备耕。钟春云 摄
今年党中央对粮食生产提出“两稳两扩两提”目标任务。为了确保粮食生产“只增不减”,桂平市农业农村局1月份就开始对全市种粮农户尤其是种粮大户的种植意向进行摸排,从而科学制定粮食生产目标任务。2023年桂平市粮食计划种植面积157.86万亩,产量56.27万吨,均比上年有所增长,其中早稻力争达到62.13万亩。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已全部分解下达到乡镇,各乡镇也于2月20日前分解到村到户,为今年的粮食生产定下了目标,找准了方向。
目前,桂平市已翻耕整地超过13万亩,已种玉米6万亩,占春播玉米任务的46%。同时早稻浸播种早于去年同期,根据农情调度,部分种植大户于2月4日开始浸种,其他种植大户或合作社也在2月10日前后陆续浸种,春耕生产渐入高潮。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曾家焕说:“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今年任务是要种植1000亩。两行玉米套种三行大豆,这样可以提高复种指数,相当于一亩地可以产出1.3亩左右的产值,无形中增加了种植面积。”
稳定粮食生产,保护好耕地至关重要。去年桂平复耕撂荒耕地2.3万亩,通过耕地清桉还蔗、退果还粮等一系列耕地“非粮化”治理行动,恢复流失耕地9000亩,为粮食稳产增收提供坚实基础。今年继续加大撂荒治理力度,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全力防止新增耕地“非粮化”,加大高标农田建设和水利设施建设,为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完成提供耕地保障。
在立足丰富优势资源,做好优质水稻特色发展的同时,桂平大力推广壮香优金香新品种,加强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今年计划建设7万亩标准化桂平细粒香米生产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加工企业”模式,有效提升种植户的种粮积极性,继续做强做大“桂平细粒香米”公共品牌,让农民种粮收益更高。
人勤春来早,跃马赶秋实。全面贯彻落实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争主动、抢农时、兴产业、拼经济,一首春耕备耕的“协奏曲”正在八桂大地奏响。
【记者点评】
“粮食生产现在主要面临供水灌溉的问题,水利设施配套要跟得上,覆盖面要更广一些。以前有的地方缺水只能种一季稻,现在大藤峡灌区已经顺利开工建设,相信到时候种两季稻更有保障了。”走访中,桂平市南木镇副镇长韦俊的话代表了基层对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期待。
粮食生产,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要用科技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过去,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灌排条件或灌排设施不完善,难以应对极端天气。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从而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无疑是确保粮食丰收的重要保障。
重农抓粮的劲只能鼓不能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弦必须时刻绷紧。要想全面推进农业生产设施现代化,就要加强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只有解决好“如何种好地”的问题,粮食生产根基才能更稳,农业发展底气才能更足。(当代广西)